• 门诊时间:

    08:00-21:30(周一至周日)

  • 咨询热线:

    020-36229300

  • 颈椎病

    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致病原因:

    1.压迫
          由于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弹性纤维含量逐渐减少,髓核含水量降低,纤维环受到牵拉甚至破裂致髓核膨出或突出,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
    2.不稳定
          颈椎屈伸活动时,脊髓在椎体后缘的骨赘上反复摩擦,可引起脊髓病理损害。不稳定的椎间关节活动,可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引起脊髓及神经根周围营养血管的痉挛,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局部缺血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3.血运障碍
          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扭曲脊前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血供减少造成脊髓缺血性损害。
    临床表现

    1.颈型颈椎病

           以颈部僵硬、痛、胀及不适感为主,转头或抬头困难。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成强迫体位。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2.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痛、颈部发僵,常伴肩部及肩胛骨内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沿神经根走行和支配区放射;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手部肿胀肩无力,三角肌萎缩。

    3.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起病,外伤后加重;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上肢:持筷、系扣困难;下肢:行走不便、不稳、踩棉花感、瘫痪;胸腹部束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尿不尽感、尿失禁、尿潴留。

    4.交感型颈椎病

          头部症状:头晕、头痛眼胀、视物不清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变化;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颈部活动或劳累时明显,休息时好转。    
    5.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环供血不全而出现头昏、头晕症状。
    辅助检查

    1.X线片检查

           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变化及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顺列不佳、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等;过伸过屈位片可有节段性不稳定。

    2.CT检查

          可显示椎管形状及后纵韧带骨化,配合造影可显示硬膜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3.MRI检查
    可以清晰显示椎管内、脊髓内部的改变及脊髓受压部位及形态改变。

    诊断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 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3)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 
    3.脊髓型:(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2)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
    4.椎动脉型:(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食管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7.混合型:两种以上或是多种变现。

    证候分类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一小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的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适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牵引、颈部制动、按摩、理疗、药物。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20 %甘露醇地塞米松扶他林减轻水肿及炎症,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行痛点明显者痛点封闭

    (二)中医治疗(按颈椎病分型)

    1.颈型颈椎病

    ① 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2疗程。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以痛处为主配合肩背部,三天一次,可行放血拔罐一次。

    ④ 痛点注射:红茴香注射液2ml,选穴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拿揉法、滚推法、点按法、推分法、整复松粘矫正法。

    2.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颈肩肘部,以走罐为主

    ④ 穴位注射:以痛点和天宗、曲池、手三里为主,注射夏天无,维B

    ⑤ 牛氏推拿手法:颈椎关节整复法、点按、推揉、牵抖法

    3.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 头晕头痛,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手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

    ③ 拔罐:足三里、血海、双肩背,三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足三里当归注射液2ml,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牛氏推柔手法,舒筋活血。

    4.脊髓型颈椎病

    ① 中药: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肩背部游走罐,每日一次,连续5日。

    ④ 穴位注射:夏天无注射液4m,选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躯干部四肢部康复推拿手法,颈椎部禁忌手法刺激。

    5.交感型颈椎病

    ① 恶心,心慌,胃痛等用湿胆汤加减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阴经穴为主

    ③ 拔罐:以肩背部为主,5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2ml,穴位及痛点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肩部行牛氏推揉法,轻柔手法为主。

    二、针刀治疗

           定好治疗点,常规碘伏消毒两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纵切横摆,以松为度,5—7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大部分2个疗程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疗效。

    三、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充分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的稳定。

    2.手术指征脊髓型一旦确诊应当积极手术。其他各型出现以下情形者考虑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出现严重的神经根损害。

    3.手术方式

           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颈椎间盘突出靶点热凝术+臭氧消融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椎扳切除术;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四、康复及运动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可以镇痛,消除软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和骨化的过程。

    微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中药涂擦治疗中频红外线疗法磁热电动牵引

    2.运动治疗

          不论何种类型的颈椎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伴随着颈椎结构的改变,运动康复的目的是尽量恢复其正常的结构及生理功能。在症状的急性期如急性滑膜嵌顿及神经压迫等先予缓解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进一步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改善与颈椎活动相关区域的活动度

    纠正错误的呼吸模式。

    颈椎稳定性训练。

    疗效评价

    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功能锻炼

    1.回头望月:头颈向左(右)后上方伸展至极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2.往后观瞧:头颈向左(右)后下方伸展至极限位,眼看右(左)后下方(脚跟),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3.侧耳贴肩:头颈尽力向左侧(右侧)屈曲,左(右)耳向左肩(右)方向靠拢至极限位,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4.前伸探海:头颈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后利用头部的自然下垂、下颌的向前探伸,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禁忌症: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 在线咨询
  • 广州市康复辅助器具在线咨询
  • 患者端小程序
  • 患者APP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