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1:30(周一至周日)
020-36229300
【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致病原因:
1.颈型颈椎病
以颈部僵硬、痛、胀及不适感为主,转头或抬头困难。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成强迫体位。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2.神经根型颈椎病
3.脊髓型颈椎病
4.交感型颈椎病
1.X线片检查
2.CT检查
【诊断】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证候分类】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一小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的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适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牵引、颈部制动、按摩、理疗、药物。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20 %甘露醇、地塞米松、扶他林减轻水肿及炎症,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行痛点明显者痛点封闭。
(二)中医治疗(按颈椎病分型)
1.颈型颈椎病
① 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2疗程。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以痛处为主配合肩背部,三天一次,可行放血拔罐一次。
④ 痛点注射:红茴香注射液2ml,选穴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拿揉法、滚推法、点按法、推分法、整复松粘矫正法。
2.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 以痛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颈肩肘部,以走罐为主。
④ 穴位注射:以痛点和天宗、曲池、手三里为主,注射夏天无,维B。
⑤ 牛氏推拿手法:颈椎关节整复法、点按、推揉、牵抖法。
3.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 头晕头痛,偏瘀血: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手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
③ 拔罐:足三里、血海、双肩背,三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足三里当归注射液2ml,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牛氏推柔手法,舒筋活血。
4.脊髓型颈椎病
① 中药: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复元活血汤。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③ 拔罐:肩背部游走罐,每日一次,连续5日。
④ 穴位注射:夏天无注射液4m,选穴位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躯干部四肢部康复推拿手法,颈椎部禁忌手法刺激。
5.交感型颈椎病
① 恶心,心慌,胃痛等用湿胆汤加减。
② 针灸疗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阴经穴为主。
③ 拔罐:以肩背部为主,5天一次。
④ 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2ml,穴位及痛点注射。
⑤ 牛氏推拿手法:肩部行牛氏推揉法,轻柔手法为主。
二、针刀治疗
定好治疗点,常规碘伏消毒两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纵切横摆,以松为度,5—7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大部分2个疗程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疗效。
三、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充分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的稳定。
2.手术指征脊髓型一旦确诊应当积极手术。其他各型出现以下情形者考虑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出现严重的神经根损害。
3.手术方式
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颈椎间盘突出靶点热凝术+臭氧消融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椎扳切除术;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四、康复及运动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可以镇痛,消除软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和骨化的过程。
微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中药涂擦治疗、中频、红外线疗法、磁热、电动牵引。
2.运动治疗
不论何种类型的颈椎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伴随着颈椎结构的改变,运动康复的目的是尽量恢复其正常的结构及生理功能。在症状的急性期如急性滑膜嵌顿及神经压迫等先予缓解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进一步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改善与颈椎活动相关区域的活动度。
纠正错误的呼吸模式。
颈椎稳定性训练。
【疗效评价】
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功能锻炼】
1.回头望月:头颈向左(右)后上方伸展至极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2.往后观瞧:头颈向左(右)后下方伸展至极限位,眼看右(左)后下方(脚跟),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3.侧耳贴肩:头颈尽力向左侧(右侧)屈曲,左(右)耳向左肩(右)方向靠拢至极限位,之后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4.前伸探海:头颈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后利用头部的自然下垂、下颌的向前探伸,尽力向该方向牵拉,保持3~5秒,还原。
禁忌症: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